市面上的咖啡主要為阿拉比卡(Coffee Arabica)與羅布斯塔(Coffee Robusta)等兩個原種。其各自又可再細分為更多的品種分枝。

而市場上流通的咖啡豆多半以其產地來區分。以下列舉出部份主要產國及其著名的咖啡:

拉美


  • 巴西:聖多斯(Santos)、巴伊亞(Bahia)、喜拉朵(Cerrado)、摩吉安納(Mogiana)

  • 墨西哥:科特佩(Coatepec),華圖司科(Huatusco),歐瑞扎巴(Orizaba)、馬拉戈日皮(Maragogype)、塔潘楚拉(Tapanchula)、維斯特拉(Huixtla)、普盧馬科伊斯特派克(Pluma Coixtepec)、利基丹巴爾(Liquidambar MS)

賽金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英語:coffee)是採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咖啡屬植物的種子)製作的飲料,通常為熱飲,但也有作為冷飲的冰咖啡。咖啡是人類社會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

起源

咖啡的來源已無從稽考。諸多傳說之一指咖啡原產地衣索比亞西南部的咖法省高原地區,據說是一千多年前一位牧羊人發現羊吃了一種植物後,變得非常興奮活潑,因此發現了咖啡。也有說法是由於一場野火,燒燬了一片咖啡林,燒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圍居民的注意。人民最初咀嚼這種植物果實以提神,後來烘烤磨碎摻入麵粉做成麵包,作為勇士的食物,以提高作戰的勇氣。

直到11世紀左右,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13世紀時,衣索比亞軍隊入侵葉門,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因為伊斯蘭教義禁止教徒飲酒,有的宗教界人士認為這種飲料刺激神經,違反教義,曾一度禁止並關閉咖啡店,但埃及蘇丹認為咖啡不違反教義,因而解禁,咖啡飲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區流行開來。咖啡Coffee這個詞,就是來源於阿拉伯語Qahwa,意思是「植物飲料」,後來傳到土耳其,成為歐洲語言中這個詞的來源。咖啡種植,製作的方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斷地改進逐漸完善。

但在西元15世紀以前,咖啡長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壟斷,僅在回教國家間流傳;當時主要被使用在醫學和宗教上,回教醫生和僧侶們承認咖啡具有提神、醒腦、健胃、強身、止血等功效。直到16、17世紀,透過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權荷蘭人的買賣輾轉將咖啡傳入歐洲,很快地,這種充滿東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氣迷魅的黑色飲料受到貴族仕紳階級的爭相競逐,咖啡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甚至產生了「黑色金子」的稱號,並且在接下來風起雲湧的大航海時代,藉由海運的傳播,全世界都被納入了咖啡的生產和消費版圖中。

傳入歐洲

賽金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克力是以可可做为主料的一种混合型食品,主要原料可可豆产于赤道南北纬18度以内的狭长地带。

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鎂、鉀和維他命A以及可可鹼,因而具有高能值。由于可可鹼是一種健康的反鎮靜成分,故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增強興奮等功效。可可含有苯乙胺,能夠使人有戀愛的感覺。

最初是由墨西哥人製作,15世纪初期的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多·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粉,加入水和糖,加热后制成的饮料被称为“巧克力”,大受欢迎。不久其制作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并且很快传遍整個欧洲。

  • 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 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托马斯·杰斐逊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
  • 1847年,巧克力饮料中被加入可可脂,制成如今人们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块。
  • 1875年,瑞士发明了制造牛奶巧克力的方法,从而有了现在所看到的巧克力。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巧克力的生产,巧克力被运到战场分发给士兵。

賽金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